大鼠肝S9是通過差速離心從誘導處理的大鼠肝臟中提取的細胞質與微粒體混合物,富含Ⅰ相代謝酶和Ⅱ相結合酶,能模擬哺乳動物體內藥物或化學物的生物轉化過程。因大鼠肝S9兼具代謝活性與操作便捷性,已成為毒理學、藥物研發及化學品安全評估中重要的體外工具,在多個行業中發揮著代謝橋梁的核心作用。

一、新藥研發
在藥物早期篩選階段,制藥企業廣泛使用大鼠肝S9進行代謝穩定性測試。將候選化合物與S9孵育,通過LC-MS/MS分析母體藥物降解速率及代謝產物生成情況,快速識別高清除率或易產生毒性代謝物的分子,從而優化結構、提升成藥性。相比全細胞模型,S9成本低、通量高,適用于高通量初篩。
二、化學品安全評價
依據OECDTG455等指南,大鼠肝S9被用于體外遺傳毒性試驗(如Ames試驗改良法)中,激活前致突變物轉化為活性代謝物,提高檢測靈敏度。在REACH、GHS等全球化學品法規框架下,S9數據可支撐分類標簽與風險評估,顯著減少活體動物使用,踐行“替代、減少、優化”(3R)原則。
三、食品安全與農藥登記
在農藥、食品添加劑及獸藥殘留評估中,監管機構要求提供代謝途徑數據。大鼠肝S9可模擬人體對農藥母體的轉化能力,識別潛在有毒代謝物(如有機磷農藥氧化產物),為ADI(每日允許攝入量)制定提供依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及EPA均推薦其用于農藥代謝研究。
四、環境毒理與化妝品合規
針對新型污染物(如PFAS、微塑料添加劑),科研機構利用S9探究其生物活化潛力;在歐盟禁止動物測試化妝品后,S9成為評估原料皮膚致敏性與系統毒性的重要體外代謝模塊,支撐安全宣稱。
五、科研與教學
高校與研究所借助S9解析酶動力學、種屬差異及酶抑制/誘導機制,為精準毒理學奠定基礎。